当前位置 > 首页 > 知识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未来5-10年,印度或成为第二个中国?

自从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对华态度和政策,就开始变得非常激进,甚至在很多领域内,比美国更加强硬。与此同时,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以及庞大人口带来的优势,让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不能再小看印度了,因为从西方金融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印度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内,成为第二个中国,这种观点甚至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认同。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但是,印度真的具备挑战中国的经济地位,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吗?

日前,《观察者网》专栏记者、风云学会会员陈经,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中国建立大市场内生增长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印度经济崛起》的文章。不得不说,文章列举了大量数据,来反复证明印度潜力巨大,增速迅猛,有可能在经济上成为第二个中国的可能性,这在如今的学术圈,是难能可贵的。至少他引用的数据和图表,都是经得起推敲和考证的。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在文章中,陈先生列举了几个观点,来说明为什么中国不能小视印度。

首先,他认为,印度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不再只是潜力,而是有了可观的市场规模。也就是说,西方叫嚷了多年的印度人口红利,终于从理论层面的估计,变成了真实存在的,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体量。

作者从智能手机、汽车、电视的销量和人均占有量,以及印度航空业的蓬勃发展等几个方面,力图证明印度的人口红利开始发生效果,各项经济指标,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但与此同时,作者也不得不承认,上述指标如果与中国相比较,就显得非常单薄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销量,都只是中国的六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的水平,而且从总体上来看,印度目前的消费档次,也只能达到中国2005年的层次。但是作者反复强调,这恰恰说明,印度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其次,作者认为,印度的发展路线,符合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式。换句话说,虽然印度制造业水平不高,和中国存在大约10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是印度在扩大内需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如果假以时日,必将一飞冲天。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人口优势,能让印度腾飞吗?

针对上述两个观点,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

第一,印度拥有人口优势,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毕竟无论是人口总数,还是人口结构比例,印度都有资格说自己拥有优势。而且不得不承认,庞大的人口数量,确实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条件,回顾中国改革早期的发展轨迹,也能证明这一点。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第二,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就一定会让印度腾飞吗?恐怕未必吧。只人口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制造业提供足够的技术工人和科研人才,人口红利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否则,十几亿张嗷嗷待哺的嘴,只会成为社会有质量发展的负担和资本狂欢的盛宴。

不过,对于西方而言,印度始终维持较大的人口数量,以及较低的制造业水平,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地,倒是非常符合他们的需求。但如果印度方面想以此作为优势超越中国,就有点可笑了。一个表面上独立,但实际上是低端消费品进口大国的印度,是几乎不可能达到与中国齐平的经济水平。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印度不能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土改运动,以及颠覆性的社会改革的话,印度将永远都是外来商品的倾销地,说直白一点,印度现在是各大国的经济殖民地。单纯依靠买买买,是无法建立真正强大的国防体系,同样的,一个政治上幼稚,战略上短视,经济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印度,是没有资格追赶中国的。而印度媒体之所以反复拿中国说事,事事都要和中国做对比,是因为莫迪需要树立一个外部的强敌,通过注入民族主义的强心针,来凝聚动员松散的印度社会。

总之,我们不否认印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空间,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具备,印度绝不会是最独特的那一个。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对手的优势之所在,而不是敝帚自珍,盲目自大,用红眼病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和自负,这恰恰是印度最难以做到的。今天的印度需要在各个层次进行开放和改革,需要正视与中国的差距,特别是正视其社会存在的诸多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的糟粕和弊端。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