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知识

华为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国产手机)

1. 华为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国产手机?

QTECH 是俄罗斯最大的电信和 IT 设备开发商和制造商,其产品包括交换机、不间断电源、服务器平台、数据存储系统、VoIP 设备等。QTECH 发布了一款 智能手机,搭载了AuroraOS 系统。俄罗斯 AuroraOS 并不支持运行 安卓软件。

QTECH 目标领域之一是开发一个由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的 Aurora OS 操作系统组成的共同生态系统

华为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国产手机)

2. 俄罗斯的军用无人机技术为什么这么落后?

首先,苏联真的很伟大,他们很早很早就发展了高性能无人机,而且技术还不错。

但是,前苏联还没来得及步入到电子信息化时代就已经灭亡了,没办法给俄罗斯留下这方面的“老本”。

其实无人机并不是个什么新概念,非要鬼扯的话,人类最早的无人机是孔明灯。

航模式无人机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人提出来的,将军卡德尔和皮彻建议航空学会研制一种无人的小无线电飞机。

但直到1917年自动陀螺仪问世,美国人才研制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

现代查打作战无人机概念要到2000年前后才得到大发展,而苏联早在1991年就完蛋了。

苏联时代发展的无人机,大都是侦察无人机,但它们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期的无人机就是无拖曳的遥控靶机,用来训练飞机作战和导弹实验的东西。如我国50年代接受苏联援助进口的拉沃契金-17,就是这种东西。

后来苏联撤走专家,我们只能进行仿制,然后在1966年山寨出了“长空1号”打靶无人机。

苏联1960年同期则研制出了自己最早的无人侦察机图-123“猎鹰”(Ястреб),这种无人机像个8米翼展的小火箭,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地面火箭助推发射。可携带胶卷照相机进行高空穿梭式偷拍,拍完后其胶卷载荷会被投放到地面回收。

顺带说一下,图-123使用的涡喷发动机是大名鼎鼎的米格-25“狐蝠”R-15发动机的简化版本KR-15,仅做一次性使用。

所以图-123能以2700千米\小时的高速飞行3200公里,高度达到22800米。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顶级无人机了,可以覆盖整个中西欧。

其实图-123的原型是种超音速巡航导弹,项目取消后苏联人将其改成了高空无人侦察机。

也正因为这种“一次性”的高消耗令苏军肉痛,之后苏联将其逐步下马,并在1970年代研发了后继型号图-141“剪刀”(Стриж)侦察无人机。

除此之外,侦查的任务的大梁被交给了新研发的米格-25的侦察机型MIG-25R,毕竟那个年代有人侦察机才是主流。

1970年代末,图-141侦察无人机入列苏军,迅速成为当年苏联最普遍的无人机型号。

图-141是种比较大号的中程无人侦察机,携带有照相机、热成像仪、光学成像仪和影像雷达等多种探测设备,能力非常出众。

这种无人机性能没有图-123那么极端,体积也比图-123小得多。极速为11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000千米\小时,能进行1000千米的侦察。

它同样采用地面火箭助推起步,但具备回收性能,通过尾部释放降落伞返回地面。

苏联不仅将其布置在“铁幕边缘”,还将其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如苏联的华约朋友圈以及中东国家。

1989年时,因为冷战的逐渐降温,苏联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图-141也就在89年结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

其后苏联解体于1991年12月的寒风中,刹那间巨大的红色帝国大厦倾塌华为瓦砾。

俄罗斯继承了绝大部分苏联遗产,但从苏联这潭浑水中摸出来,俄罗斯亦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代价。

等到俄罗斯终于将自己弄明白的时候,时代已经翻过了一整页。有些苏联技术当年哪怕再先进再超前,也很难帮助贫乏的俄罗斯直起腰杆子。

1970年的图-143无人机

俄罗斯这方面就像个啃老族,苏联有多少东西,他们大体能啃多少东西,况且像苏霍伊那样勤奋的公司不是到处都有。

何况,现代无人机技术已经不是苏联时代的老古董了,现代无人机依靠的东西主要有这几条:

1.半导体技术

2.数字化自动控制技术

3.无线通信技术

4.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没有这些东西,别想造出高端的查打无人机,只能像伊朗那样玩表面上好看的“小摩托”,实际上只是个廉价的巡飞弹。

实际上,如今这些技术要素,对当年的苏联来说都算难题,也别怪今天的俄罗斯憋不出干货。

苏联缺的并不是实验室中的技术,他们缺的是技术的实用化和成熟英勇。

比如半导体,这是俄罗斯的老大难,也是当年苏联根本就没玩赢别人的东西。所以让今天的俄罗斯造无人机,他们首先犯难的就是各种微电子设备、芯片、半导体控制元件。

我们今天为“芯”头痛,苏联当年何尝不是?

自动化的数控领域也是,苏联从未在数字化程控方面领先过,他们沉浸在计划经济的大规模生产之中,并没有意识到科技的量变最终会引发新一轮的质变。

还有通信技术,当年车臣战争之时,俄军的战场通讯如何被日本通话器欺负成渣的?还不是苏联技术太落后,连频段都没整明白。

实际上苏联是第一个建立了“移动通讯网”的国家,他们1958年硬是整了个叫“阿尔泰”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并投入运营。

但这个无线电信系统只是个巨大的政绩工程(其实也不该贬低它,即便是政绩工程它也做得很伟大,远比同时代的西方通讯技术要先进,要知道83年摩托罗拉才推出手机)。

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之下,苏联人给自己搞了个800信道的巨型无线电台;于是领导们可以凑在这个电台范围里,用确定好的步话机信道进行800人群聊。

苏联人将其推广到100多个城市和部队,确实做到了一项伟大的通讯扩展,但也仅止于此了。

显然,这个傻大黑粗的玩意儿如果不能持续发展进步的话,它根本不具备现代通讯技术的特征,是靠蛮力实现伟大的东西。

所以,“阿尔泰”逐渐让西方的蜂窝网络技术打得颜面扫地,甚至在有有线电话的时候人们都不爱用它。

西方在80年代推出了著名的CDMA,这项技术成为后续很多年的通讯标杆,先是军用,然后在2000年前夕民用,影响力很大。

当人们在吵嚷TDMA、CDMA等民用通信技术革新的时候,苏联已经凉了很多年了。

当北约的16号数据链在战场上大行其道,大搞战场组网的时候,俄罗斯除了挠头还能怎么办?

连基础的通讯技术都没搞清白,自动化程控技术又走不下实验室的桌台,苏联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遗产留给俄罗斯。

再就是重要的定位系统,苏联前期做得还不错,早在60年代就开发出了第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

不过,这个系统因为反应非常缓慢,无法给导弹做到定位导航。

因此,苏联在70年代初开始了第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也就是后世的“格洛纳斯”系统。

但格洛纳斯非常难产,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它从70年代一直捣鼓到苏联解体都没完全成功。

后来俄罗斯顺带继承了格洛纳斯系统和其中苏联发射的几十颗卫星,好歹也算是风骚了几年。可俄罗斯缺钱缺人缺技术,天翻地覆的国家面临巨大的转型,格洛纳斯这种战略支援产品只能先往边上挪挪。

俄罗斯也没真的放弃这个已经搭建起来的梁子,他们在苏联解体后,依旧给系统补充发射了不少卫星,试图将系统进行“增强”,投入30亿搞“星座组网”,然后真正拥有12颗能工作的卫星,但因为技术实力的缺陷,系统一直问题不小。

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实用化,因此格洛纳斯迟迟走不上代表技术成熟换代的民用市场。而卫星在轨寿命过短也不断让俄罗斯“痛并快乐着”,跟我们的北斗简直比不了。

如果没有美国对伊拉克的两次大战,俄罗斯可能也不会对卫星定位过多的关注。

尤其是03年的那次战争,美军的信息化能力让俄方极为躁动,直接引发了“太空军和太空战”的思潮,这也让俄军整体思维步入了新的信息化台阶。

只是问题依旧严峻,思维不等于身体,认识到问题和改变问题本身就是两个问题。

到2014年的时候,格洛纳斯已经在另辟蹊径,开始与中国进行合作。继而中俄两国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签署了《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协议》。

俄罗斯已经被技术的壁垒堵到墙角,所幸他们还有个“战略伙伴关系”的好邻居,能够提供不少让格洛纳斯与GPS抗衡的技术。

数据链、战场通讯、自动化操作、电子元器件……苏联只能说不是空白,或者当年他们的确做到了领先,但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俄罗斯捧着本旧书还想考成学霸是愈发困难了。

无人机真正的发展还得21世纪前后,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一通显摆,查打无人机很快成为战场新宠。又过几年,随着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将无人机技术“白菜化”,战场无人机才变得普及全球。

俄罗斯这些年也不是说没研发出自己的无人机,不能说人家很差劲。但受限于底子,“啃老族”肯定是找不到什么好出路的,现状不改变,越往后越乏力。

其实苏联能把宇宙探测器飞到金星、月球上去,他们并不是真的技术差,而是缺乏将高端技术普遍化、泛用化的能力,以至于技术无法在碰撞中产生磨合与进化。

而继承人俄罗斯,无法将苏联老技术变现,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难题,科技产生巨大的短板,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何尝不是种启示呢?

3. 34岁员工正值壮年却遭抛弃?

华为,注定是中国一家数一数二的伟大企业,当它的裁员传闻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时,官方立刻回应“纯属谣言”。而前段时间的风波中,总裁任正非似乎觉得不够,再次发言让事件席卷全国:有的人从老板转发朋友圈看到的,有的人从任正非的”辟谣“知道的,日常读新闻的人被一轮轮轰炸,造物主总是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点什么才觉得有趣,正如“华为34+”正在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巨鳄华为年收5200亿元,超过BAT总和,华为员工很有钱!

假如你是一位华为的新员工,进公司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踏入华为残酷的末位淘汰制度。它是结合岗位设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时时刻刻进行的评定,一旦评级结果中本部门的员工排名靠后,便后进行“淘汰”(离职),针对主动离职的员工,公司就会与之沟通商议让他们被5%的末位淘汰指标,如此以来他们便也可以拿到N+1的赔偿。

在华为充斥着狼性文化,任正非始终强调企业发展中要时刻存有危机意识,为此,任正非用《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两篇文章来警示员工,居安思危。

这正如企业家任正非创办华为的历程:他曾经在人生的前几十年都很苦,筹借21000元创立华为时,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在不懂技术,财务和管理的情况下,每天飞到各地去听研发,销量的报告,哪怕一团乱麻也听,然后给予理解和支持,真的做到团结大家一起奋斗。

在华为最开始的战场上,他们如同狼群一样野性进攻,前华为销售现中国英才网总裁的张建国跑市场三年,可以画下来一幅福建县级地图;在俄罗斯华为硬挺4年熬到西门子等撤资,再一步步做到十亿美元的业务市场。这中间,任正非只给自己六分之一的股份,后来股份不断稀释,到今天只剩下1.01%。华为17万名员工中,有10万人的员工持股计划。这种大胆的回报下,华为员工不仅有钱,而且拼命。

华为的员工价值不仅在于持股,还在于成为正人才,在业绩考核下习得的最拼命的服务。

1992年的一天,任正非告诉下属,这次研发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当时交换机代理生意还做的不错,当时为了做研发稳定市场,华为只要向别的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1993年华为研发了自己的交换机,靠赊销,农村包围城市的推广拿下了销售市场,得到破亿的收获。

我们看到,华为在技术上研发水平一次次从国内领先,到了国际前列,一位华为工作十年的老员工离职时回忆自己加入的原因:在96年的《华为人报》上看到当年研发投入1.8个亿,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他就来了兴趣。后来,经过无数教训,几十个小时连着的系统抢救,最后可以做到心无旁骛的做好涉及几百万,几千万的方案制定。

任正非在企业的管理上自认了IBM做师傅,斥资千万美元嫁接IBM的管理,不允许研发人员闭门造车,必须做工程商人,只能研究能卖得出去的技术。还把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废弃的板材发给犯错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摆在家里客厅时刻提醒自己。高投入的研发,必须有高回报:盯着跨国公司,卡住竞争对手,打好对向客户这张牌。

“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舍得为客户花钱,又不去招待领导,华为的目标就是为客服服务,这也是他们的第二大法宝。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华为的员工在外的薪水水平都是真的,2015年在员工上花的钱打到了1377亿,17万员工人均收入超过80万。(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对华为中国区员工采访)

4. 这群人对华为发展有什么贡献吗?

虽然无邀,这个问题愿意回答。

俄罗斯是老牌数学强国,数学非常强大,这些年俄罗斯被美国打压得经济不行,很多数学家(我指真正数学精英中最顶级的那一群)生活都很一般,甚至没有太好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华为多年前在俄罗斯建立了一个研究所,然后直接按照莫斯科大学教授N倍的工资招聘了一群很不错的数学博士。更重要的是,华为对这群科学家也没有很多管理经验,但是任总牛就牛在这里,要求尽职的研究所所长不要乱管,反而是要学习怎么管理这群科学家,不要乱设太多限制和目标,让他们自己按自己的爱好随意研究,给了一个大概的目标和领域。

就是这群俄罗斯专家,掏出了一大堆很好的成果,2G3G4G混合的算法只是其一,持续还有很多不错的结果。光这点,联想那群博士在那些二货领导下,再搞十年都搞不出来,对科学家的管理能力太差了。

5. 商业合作还在继续增加吗?

在今年2月份,华为常务副总裁公布,已经获得30份5G商用合同,主要是欧洲19个,中东8个,亚洲3个!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华为又新增很多合作机会:

(1)2月25日,中沙投资合作论坛上,华为和沙特签署了5个项目,涉及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

(2)2月底,马来西亚Maxis公司和华为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5G合作!

(3)2月底,印尼Telkomsel公司和华为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5G合作!

(4)2月底,德国盖尔森基兴市与华为签署智慧城市方面的谅解备忘录!

(5)2月底,阿联酋运营商Etisalat与华为签署商业合作协议!

(6)3月初,法国运营商SFR,Free与华为开展合作,准备用5G设备替换网络中一些老设备!

(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巴林的VIVA,南非的Rain,沙特的STC,瑞士的Sunrise,俄罗斯的Telez,摩纳哥电信,塞浦路斯MTN,这些运营商与华为签署了5G商用合同!

可以看到,以上这些只是一个月之内5G方面的合作,2019年还9个月呢,后续的合作会源源不断!

华为无线产品部门一直被称为圣无线,看来这几年又要一路高歌了!

6. 任正非的职业发展?

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一言不合就集资2万多创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业初期,在国际市场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的竞争压力下,华为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在于郭伟巨头竞争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1992年,任正非第一次有出国门,去到美国。身揣5万美元,从纽约到硅谷到波士顿到达拉斯,深刻的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95年,华为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对于国外电信巨头,这点营业额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华为这是一笔巨款。

1996年,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与华为合作,加速华为发展。同年,中俄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华为乘势进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华为真正国际化之路。

1997年,华为销售收入41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百强前十名,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任正非明显感觉管不动了。

1997年底任正非再去美国,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一口气考察了休斯顿电子、朗讯、惠普、IBM。其中IBM的管理体系让任正非甚是惦记,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1998年,华为誓师大会,50多为IBM顾问进驻华为,300多名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变革。任正非拍桌子喊道:谁要是地处变革,就离开华为。

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任正非显然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与当时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了华为三康合资公司,于是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先后又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国际化再次加速。

2009年发威率先发布了100G通讯传输解决方案。将由路由端口传输到设备端口提升到100G水平。

2010年,华为超过电信巨头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

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任正非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对公司有一定的掌控权,给员工持有的股份接近了公司股份的99%,而他自己只持有公司股份的1.4%。不过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任正非有一票否决权。

7. 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加入华为?

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公司为了招揽一位俄罗斯数学家,甚至开出了年薪200万美元的天价工资!注意,是美元哦,那个年代,折合将近1600万人民币!

近日,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加入华为公司,洛朗•拉福格的加入,使华为公司更加的如虎添翼,发展壮大如日中天。

据华为发布的最新消息来看,他们截至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员已经高达了19.4万人,而这些人中研发员工占比49%,华为的待遇在中国所有科技公司里是出名的好,2019年华为员工薪酬支出总共达到1349.37亿,人均薪酬高达69.55万(包括工资、奖金、其他福利待遇、分红等等),华为也一直尊重奋斗者,谁奋斗得多贡献得多,对应的获得的奖金自然就更多。

华为的股权分红一般是按照税后利润的15%来计算,而2019年华为税后净利润达到626.56亿元,对应的员工分红大约是93.98亿,人均分红达到8.98万, 华为顶级博士的酬薪,8名博士年薪从100万到200万不等。

据了解,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但像洛朗•拉福格这样的天才数学家在华为的工资决不低于200万美金,如果他的科研成果贡献大,那么他对应的奖金也是十分可观的。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