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知识

索尼爱立信k850(华为中兴信科诺基亚四家)

1. 索尼爱立信k850,华为中兴信科诺基亚四家?

先来看一下年度全球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全球光纤光缆、全球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全球光器件与辅助设备、中国光纤光缆、中国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中国光器件与辅助设备、中国光通信等多个领域,详细榜单如下:

《2019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康宁、长飞、亨通光电、古河电工、烽火通信、富通、住友电工、普睿司曼、中天、藤仓;

《2019年全球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华为、诺基亚、讯远通信、烽火通信、富士通、中兴、NEC、ADVA、英飞朗、住友电工;

《2019年全球光器件与辅助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II-VI、博通、Lumentum、光迅、住友电工、中际旭创、海信宽带多媒体、藤仓、古河电工、昂纳;

《2019年中国光通信最具综合竞争力企业10强》:中国信科(三项产品组)、华为(两项产品组)、亨通光电、中兴、富通、中天、特发信息、中利科技、永鼎、富春江;

《2019年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长飞、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富通、中天、通鼎、特发信息、永鼎、法尔胜光科、通光;

《2019年中国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华为、烽火通信、中兴、特发信息、瑞斯康达、格林伟迪、南京普天、深圳科信通信、讯风、华环;

《2019年中国光器件与辅助设备及原材料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昂纳、天邑康和、华工正源、鸿辉、中航光电、太辰光通信、成都新易盛、天孚通信;

《2019年中国光通信市场最具品牌竞争力企业10强》:华为、中国信科、上海诺基亚贝尔、中兴、长飞、帝斯曼、康宁、II-VI、住友电工、一诺仪器。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光谷)

再来说一下什么是光传输,光传输包含很多方面。

第一:光纤通信的优点

●通信容量大 ●中继距离长 ●不受电磁干扰 ●资源丰富

●光纤重量轻、体积小

第二:光通信发展简史

1 2000多年前,烽火台——灯光、旗语

2 1880年,光电话——无线光通信

3 1970年,光纤通信

4 1966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首次提出光纤通信的想法。

5 1970年贝尔研究所林严雄在室温下可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

6 1970年康宁公司的卡普隆(Kapron) 之作出损耗为20dB/km光纤。

7 1977年芝加哥第一条45Mb/s的商用线路。

第三 电磁波谱

通信波段划分及相应传输媒介

第四 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产生折射和反射。当入射光的角度达到或超过某一角度时,折射光会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全反射。不同的物质对相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光折射率),相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也是不同。光纤通讯就是基于以上原理而形成的。

反射率分布:表征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折射率,用N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与材料中光速V之比就是材料的折射率。

N=C/V

光纤通信用的石英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

第五 光通信的发展过程

光的基本知识

光纤结构

光纤裸纤一般分为三层:

内部: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芯径一般为9-10μm,(单模)50或62.5(多模)。

中间: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直径一般为125μm)。

最外层:是加强用的树脂涂层。

1)纤芯 core: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 coating: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保护套 jacket:强度大,能承受较大冲击,保护光纤。

3mm光缆 :橘色, MM,多模;黄色,SM,单模

光纤的尺寸

外径一般为125um(一根头发平均100um)

内径:单模9um;多模50/62.5um

数值孔径

入射到光纤端面的光并不能全部被光纤所传输,只是在某个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才可以。这个角度就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光纤的数值孔径大些对于光纤的对接是有利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光纤的数值孔径不同

光纤的种类

1、室外架空单模光缆

2、室外地埋单模光缆

按传输模式可分为:

多模(Multi-Mode) (简称:MM) ;单模(Single-Mode)(简称:SM)

多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例如: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单模光纤:中心玻璃芯较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实际上是阶跃型光纤的种,只是纤芯径很小,理论上只允许单一传播途径的直进光入射至光纤内,并在纤芯内作直线传播。光纤脉冲几乎没有展宽。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其色度色散起主要作用,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按材料分类:

玻璃光纤:纤芯与包层都是玻璃,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成本高;

胶套硅光纤:纤芯是玻璃,包层为塑料,特性同玻璃光纤差不多,成本较低;

塑料光纤:纤芯与包层都是塑料,损耗大,传输距离很短,价格很低。多用于家电、音响,以及短距的图像传输。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

常规型:光纤生产长家将光纤传输频率最佳化在单一波长的光上,如1300nm。

色散位移型:光纤生产长家将光纤传输频率最佳化在两个波长的光上,如:1300nm和1550nm。

突变型: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其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途低速通讯,如:工控。但单模光纤由于模间色散很小,所以单模光纤都采用突变型。

渐变型光纤:光纤中心芯到玻璃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模光按正弦形式传播,这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现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型光纤。

常用光纤规格

光纤尺寸:

1)单模纤芯直径:9/125μm,10/125μm

2)包层外径(2D)=125μm

3)一次涂敷外径=250μm

4)尾纤:300μm

5)多模:50/125μm,欧洲标准;62.5/125μm,美国标准

6)工业,医疗和低速网络:100/140μm, 200/230μm

7)塑料:98/1000μm,用于汽车控制

光纤衰减

造成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有:本征,弯曲,挤压,杂质,不均匀和对接等。

本征:是光纤的固有损耗,包括:瑞利散射,固有吸收等。

弯曲:光纤弯曲时部分光纤内的光会因散射而损失掉,造成的损耗。

挤压:光纤受到挤压时产生微小的弯曲而造成的损耗。

杂质:光纤内杂质吸收和散射在光纤中传播的光,造成的损失。

不均匀:光纤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造成的损耗。

对接:光纤对接时产生的损耗,如:不同轴(单模光纤同轴度要求小于0.8μm),端面与轴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对接心径不匹配和熔接质量差等。

光纤的损耗

1310 nm : 0.35 ~ 0.5 dB/Km

1550 nm : 0.2 ~ 0.3dB/Km

850 nm : 2.3 ~ 3.4 dB/Km

光纤熔接点损耗:0.08dB/点

光纤熔接点 1点/2km

常见光纤名词

1)衰减

衰减: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的能量损耗,单模光纤1310nm 0.4~0.6dB/km,1550nm 0.2~0.3dB/km;塑料多模光纤300dB/km

光纤数字通信

结合以上特点,可以看看各类公司有突出项有弱项。还都需要继续努力,中国创造响彻全球。

索尼爱立信k850(华为中兴信科诺基亚四家)

2. PHILPS手机是什么牌子啊?

飞利浦是世界第五大手机公司, 飞利浦自98年第一款828c上市,历经9@9系列的辉煌,到2003年陷入低谷的六年历程,也隐约勾画出了一个国际性大品牌的成长和衰落轨迹。特别是9@9长达500小时的超长待机时间,也为它博得了“长气王”的称号。

2004年开始

飞利浦力图重振雄风,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CEC重新理顺关系后,按照平均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新品。其中像9@9系列的王牌产品更是推陈出新,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电子音到和弦铃声,从直板式到折叠式,延续着9@9风采。 无论飞利浦今后是姓“洋”还是姓“中”,无论它还能在市场上存在多久,但是在中国手机史上,9@9系列都将作为代表永留史册。 2004 重振旗鼓 鉴于在03年丢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飞利浦在2004年吹响了“反攻”国产手机的号角,一口气推出

了十二款新品,比前二年发布产品的总和还多一款,其雄心可见一斑。 首先是9@9家族进化到彩屏时代,9@9c成为第一款彩屏的家族成员,外形也发展成为折叠式,待机时间也打破了原来的9@9创造的500小时记录。据飞利浦官方资料显示,9@9c最大待机时间达到850小时,成为新一代的“长气王”。 2006重生 2006年飞利浦还大力发展S系列,继S800和S880之后,S系列的最新机型S900也在今年上市。这款机器一改之前S系列的造型,采用了直板简约的设计风格,采用了可视面积达2.2英寸26万色,176×220分辨率的TFT触摸屏。这样的设计成为飞利浦家族中首款采用单一触摸手写屏操作的手机。摄像头提升至200万像素,64和弦,支持miniSD卡对容量进行扩展。红外、蓝牙和数据线作为S900的数据传输方式。

2007年

中国电子公司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手机市场风起云涌,谁敢坦言屹立不倒。远有爱立信沉沙,后有日系厂商折戟,近有西门子婚变明基,以上例子都能佐证“市场没有永远的胜利者”这一信条。关键是于,你能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印记,例如飞利浦的9@9系列。

3. 你的第一台手机是什么?

第一台手机是摩托罗拉v998,2000年在上海打工的时候给我老板买的二手机,当时花了1500,三个月的工资,现在都还可以用,就是电池不怎么行了,一直舍不得丢。

4. 你认为小米的处理器什么时候才能追上华为高通?

什么时候出滂湃S2了,再来谈什么追上华为麒麟和高通骁龙。小米芯片现在追联发科都还使不上劲。

回答这个问题,源于今天被网友提问“同是自主研发,为何称华为芯片“国货之光”,而小米芯片连打上“新国货”都被喷?”我笑了笑,还没长大的孩子自称“牛逼”,被奚落是不是很正常吗?

华为芯片、怒骂小米芯片,把网友描述得这样爱憎分明似乎有点一厢情愿。能用“某为牛逼、某米垃圾”(或反过来)大放厥词的人,不是带节奏的恰饭党,就是刷存在感的无聊粉丝。

事实上,对于这种涉及科学技术的话题,大部分网友只是顺着网媒的论调看个热闹,然后想当然地根据芯片背后的品牌影响力来站队(“华为麒麟980与骁龙850不相上下,期待麒麟1000” by 资深水友),或者干脆跟着发布会等官宣自嗨(“我们小米早就有自己的芯片了” by 忠实米粉),只有极少数查阅文献资料做研究(“你知道国产手机GSM芯片有哪八大平台吗?” by 知友大神)。

君不见多少夸骁龙骂联发科的网友,连芯片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大伙只在乎手里机器吃鸡王者到底卡不卡。落地成盒时,究竟是让品牌背锅、还是让芯片背锅,全凭心情。

另外,并不是华为出国产芯片就没人骂,也不是小米被喷就有多冤。尖端技术如自研手机芯片之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外加N个坑爬着滚着走出来的,个中苦涩酸楚,外人能体味几分?

你看到了如今麒麟980/990/810的神采,却看不到被无视、被戏谑、被贬低的“那年那麒那些事”;你也可能并不清楚我们常说的华为麒麟芯片只是一个模糊的指代,真正的华为手机芯片包括麒麟、巴龙、HiKey(氦客开源开发板)、RF、Connectivity、PMU(电源管理单元芯片)、Codec(编解码器)等一系列华为无线终端芯片。

其中巴龙700是华为第一代商用LTE终端芯片,诞生于2010,却要将起点回溯到一穷二白的2003年。这十几年的路,用一句“国货之光”来描述,并不过誉。

前阵子有消息称麒麟1000也将诞生,我只感慨华为的无线终端芯片研发队伍已经历风雨阴霾,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代,只能说他们坚持下来了,真的做出了可以让国民骄傲的东西。不为麒麟“沸腾”,我至少会点个赞。

小米芯片目前只有滂湃S1这一个,S2遥遥无期,成为自媒体年经话题也有难度。虽然不该轻易否定团队的努力和今后可能的进击,但强者为王的时代,群众还没看到你的未来,轻视、戏谑、贬低不也是正常的吗?华为曾经吃过的苦,在小米这里就会变成无法接受吗?换个角度,小米的研发团队会在乎网友这点口水吗?

最后要说一个现象——如果身边任一手机产品都未见其芯片踪影,普通用户如何产生“芯片审美”?此时别说喷小米芯片,一般人很难想到小米有这款自研芯片。强壮之后再秀肌肉,弱小之时少嘚瑟。现巴巴替小米芯片嘚瑟的,歇歇吧。

总之,我觉得除了热情的米粉之外,也只有科技爱好者、手机发烧友会深究这一“抬华坑米”的冤情。作为被夸或被损的主人公,华为和小米芯片都值得国人为之自豪。呐,有些家伙连第一步都没走出去,凭啥指天对地论短长,又凭什么来挑拨离间?糟老头子坏得很。

So,吃完瓜洗洗睡吧,明早还要上班呢。

5. 国产手机质量最好的是华为吗?

硬件配置上华为与其它国产品牌手机各有千秋,在相机拍照水平上则相对领先。

评价国产手机质量高低的关键已经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系统。苹果手机在硬件配置上比国产手机要差很多但人家IOS系统好啊!丝滑流畅的使用体验以及强大平稳的后台运行机制使得苹果手机的使用寿命远远超出安卓手机。即使是七八年前的IPHONE5S也一样可以正常使用,而安卓手机最多用三年就已经卡的难整,所以手机的核心技术恰恰是软件系统而不是硬件升级。

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因为生态原因还需要考虑安卓应用但在未来决定手机最核心技术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于国内其它品牌。对华为的系统以及生态运营所遇到的困难是要比想象中还大。比如小米属于谷歌高通阵营,那么小米能坐视支持华为的新系统而无动于衷吗?还有VIVO、OPPO、魅族、一加等都是属于美国阵营。

虽然华为推出了鸿蒙系统,但是谷歌也没有闲着,他们的FUNCHSIA系统也开始推出,鹿死谁手就要看谁技术上更加优秀。中国消费者目前的爱国情怀已经褪去变得更加理智,华为虽然面对的是一场不公平竞争但这种竞争反而更能激发出华为自身的狼性精神从而勇敢的与美国企业共舞。

中国消费者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严格意义而言对于软件系统大部分还是外行,因此许多程序员发现鸿蒙系统带有安卓开源代码咬定鸿蒙只是安卓套壳的说法是错误的判断。坦率说,鸿蒙初期生态建设必然会保留部分安卓基因,这无法避免,毕竟真正从零开始的研发是极其愚蠢的。

鸿蒙系统诞生的真正意义意味着未来手机市场将三分天下。事实上鸿蒙并非单纯是为了手机而研发,它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新生态系统,同样谷歌和苹果也必然会加入到这场竞争中。美国制裁华为延缓了中国在互联网5G应用领先的局面,但从侧面而言美国也丧失了未来可以主导中国芯片市场的机会。中国不是日本,我们大力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业就是要将来直面美国的竞争,如此巨大的市场加上中国如此众多的人才优势,美国人事实上内心是虚弱的。

软件生态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非数量多就代表优势大。建立完善一个系统需要数十年持之以恒,也许鸿蒙一开始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坚持下去一个崭新的时代必将来临。只要中国人坚持住去做的事情,将来都能惠及世界惠及普通消费者,这方面的例子已经太多了。

所以短期你可以不认为华为手机有优势但长期来看,我反而认为其它国产品牌将会被市场淘汰,毕竟如果在同一起点竞争的情况下,我认为美国人没有任何优势。

6. 只有美国不用Sub6G厘米波吗?

近年来,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促使全球移动数据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模式。为了应对未来移动数据流量爆炸式的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在全球4G商用方兴未艾之时,5G系统将应运而生。

5G系统,将不仅仅立足于移动通信本身,还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传统制造、服务行业的融合创新促成“互联网+”新形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为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相较于以往的各代移动通信系统,5G需要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场景和极致性能要求。频率资源是研发、部署5G系统最关键的基础资源。

本文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 5G愿景建议书,分析了5G系统所需要的频谱结构。并结合ITU、3GPP相关研究情况,全球主要国家

,提出了我国5G频率规划在高、中、低频段的建议。

基于5G愿景的频谱框架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发布的《5G愿景》(ITU-R M.2083建议书)定义5G系统将满足增强的移动宽带、海量的机器间通信、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三大类主要应用场景。

在系统性能方面,5G系统将具备10~20 Gbit/s的峰值速率,100 Mbit/s~ 1 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相对4G系统提升3~5倍的频谱效率、百倍的能效,500 km/h的移动性支持,1 ms的空口时延,100万/km2的连接数密度以及10 Mbit/s/m2的流量密度等关键能力指标。

基于上述的愿景及关键性能指标要求,为满足5G系统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支持多元化的业务应用,满足差异化用户需求,5G系统的候选频段需要面向全频段布局,低频段和高频段统筹规划,以满足网络对容量、覆盖、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6 GHz以下中低频频谱可兼顾5G系统的覆盖与容量,面向eMBB、mMTC和uRLLC三大应用场景构建

;6 GHz以上高频频谱主要用于实现5G网络的容量增强,面向eMBB场景实现热点极速体验。

全球5G频谱动态

5G标准化进程

ITU开展5G新增频谱研究

从历史来看,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大约每隔8年将进行一次重大的移动通信频谱划分:

1992年,WRC-92划分了3G核心频段,成为3G发展的基础;2000年,WRC-2000划分的2.6 GHz频段,是我国发放4G牌照的重要频段;

2007年,WRC-07划分了3.5 GHz频段和数字红利频段,这些频段是当前全球4G发展的热点频段;

2015年,WRC-15将470~694 MHz、1 427~ 1 518 MHz、3 300~3 400 MHz、3 600~3 700 MHz、 4 800~4 990 MHz频段划分给部分区域或国家的IMT使用,是5G发展的重要中频段资源。

2015年无线电通信全会(RA~15)批准“IMT-2020”作为5G正式名称,至此,IMT-2020将与已有的IMT-2000(3G)、IMT-A(4G)组成新的IMT系列。这标志着在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中现有标注给IMT系统使用的频段,均可考虑作为

的中低频段(见图1)。

图1 WRC会议新增IMT标识频谱

同时,为了积极应对未来移动通信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WRC-15大会上确定了WRC-19 1.13议题:根据第238决议(WRC-15),审议为国际移动通信(IMT)的未来发展确定频段,包括为作为主要业务的移动业务做出附加划分的可能性。并请ITU-R开展研究,包括在24.25~86 GHz频率范围内开展IMT地面部分的频谱需求研究,并在8个移动业务为主要划分的频段(24.25~27.5 GHz 、37~40.5 GHz、42.5~43.5 GHz、45.5~ 47 GHz、47.2~50.2 GHz、50.4~52.6 GHz、66~76 GHz和81~86 GHz)和3个尚未有移动业务划分的频段(31.8~33.4 GHz、40.5~42.5 GHz和 47~47.2 GHz)开展共存研究。

该议题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3方面的内容:频谱需求预测研究、候选频段研究以及系统间干扰共存分析。

频谱需求预测主要是分析新增频谱的必要性。具体而言,频谱需求研究基于历史数据,综合未来发展各种影响因素,结合移动通信数据增长预测趋势,考虑特定技术系统的承载能力,分析未来频率需求问题,给出不同阶段的所需频谱总量,作为新增频谱的基础。

候选频段研究基于频谱需求的研究结论,选择并提出合适的目标频段。需要充分考虑业务划分情况、移动通信系统需求、设备器件制造能力等综合因素,初步选择合适的目标频段,各国、各标准化组织立足于本国、本地区的频率使用现状,提出初步的候选频段。

系统间共存研究主要评估所选目标频段的可用性。主要根据所提候选频段的业务划分、系统规划和使用现状,并基于现有业务或系统的技术特性、部署场景等因素,开展移动

与现有或拟规划的其他系统之间兼容性研究(毫米波频段主要以空间业务为主)。

在WRC15之后的WRC-19第1次筹备组会议CPM19-1会议上,确定了ITU-R负责该议题的研究组是5G毫米波特设工作组(TG5/1),负责兼容性共存分析,并形成CPM报告,给出全球5G频率规划建议。同时进一步确定,由ITU-R WP5D完成24.25~86 GHz频段范围内IMT频谱需求预测、IMT技术与操作特性参数研究;由ITU-R SG3负责共存研究所需要的传播模型;ITU-R其他组包括SG4、SG5、SG6、SG7负责向TG51提供相关频段上原有业务的参数及保护准则等内容。WRC19 1.13议题在ITU-R层面的组织架构及推进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WRC19 1.13议题在ITU层面的组织架构及推进关系图

从时间进度来看,TG51先后召开6次国际研究及协调会议,在2018年9月完成相应的共存分析及CPM报告。其中一些关键时间点为:第2次会议之前为准备阶段,TG51等待接收来自其他研究组提供的用于开展兼容性共存分析的系统参数、传输模型等;之后的5次会议,根据各国及研究组织提交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融合、提炼,形成最终的结论(见图3)。

图3 TG51工作时间计划

WRC19 1.13议题的主要目标是致力于为5G寻求全球或区域协调一致的毫米波频段,是全球开展5G毫米波研究的重要依托。因此,该议题研究走向对全球5G频率规划有重要影响,多数国家或地区将根据议题进展及结果开展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引领全球5G频谱发展走向,就需要依托1.13议题,通过议题研究将国家或区域观点全球化。

3GPP已加速5G新无线系统(NR)频段研究

2016年3月3GPP第71次RAN全会上,通过了“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的研究课题,以研究面向5G的新无线系统(NR)接入技术。目前,根据3GPP 5G路标,基于部署需求的5G NR标准制定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标准在2018年6月(Rel. 15)完成制定,以满足2020年之前的5G早期网络部署需求;第2阶段的标准版本需要考虑与第1阶段兼容,计划在2019年底(Rel.16)完成制定,并作为正式的5G版本提交ITU-R IMT-2020。

的研究课题阶段,3GPP开展了关于6 GHz以上信道模型的研究(3GPP TR 38.900),同时研究并确定了NR的需求及场景(3GPP TR 38.913),并基于此启动了NR技术方案评估,提出一系列NR接入技术方案以支持Rel 15标准制定。2017年3月举行的3GPP RAN 75次全会通过了5G NR接入技术的研究项目(SI)结题,并正式启动了 5G新无线系统接入技术的Rel.15标准制定工作,立项建议书中列出了拟定义的NR频段(包括新NR频段范围及LTE重耕频段)以及NR与LTE的双连接或CA的频段组合,并再根据需求持续更新。根据2018年2月86次RAN4会议的输出,目前3GPP TR 38.817中列出的NR频段如表1所示。

表 1 3GPP R15中引入的NR频段

各国政府纷纷制定5G频谱政策,加速5G规划

频谱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础战略资源,对5G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为引导5G产业发展,抢占市场先机,从2016年开始,包括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或区域纷纷制定5G频谱政策。

美国实现5G高低频频谱布局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分别在高、中、低频段开放频谱资源用于5G技术,总结主要有3点。

规划丰富高频资源。2016年7月14日,美国全票通过将24 GHz以上频谱用于无线宽带业务的规则法令,共规划10.85 GHz高频段频谱用于5G无线技术,包括28 GHz(27.5~28.35 GHz)、37 GHz(37~38.6 GHz)、39 GHz(38.6~40 GHz)共3.85 GHz许可频谱和64~71 GHz共7 GHz免许可频谱。同时,2017年11月16日,FCC发布新的频谱规划,批准将24.25~24.45 GHz、24.75~25.25 GHz和47.2~48.2 GHz频段共1 700 MHz频谱资源用于5G业务发展。至此,美国FCC共规划了12.55 GHz的毫米波频段的频谱资源。

重视中频频段共享。2015年4月,美国FCC为公众无线宽带服务(CBRS)在3.5 GHz频段(3 550~3 700 MHz)提供150 MHz的频谱,建立了3层频谱共享接入体系(SAS)监管模式并允许进行试验。SAS在保护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引入公众无线宽带服务。AT&T已经正式向FCC提出在3.5 GHz频段进行5G设备测试的特殊临时权限。

释放低频资源。美国在WRC15会议上通过添加脚注方式标识了2阶段数字红利频段470~698 MHz为IMT系统使用,2017年4月完成600 MHz频段的拍卖,T-Mobile成最大赢家,并计划用于5G部署。

欧盟发布5G频谱战略,力争抢占5G部署先机

2016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无线频谱政策组(RSPG)发布欧洲5G频谱战略,明确提出,3 400~3 800 MHz频段将作为2020年前欧洲5G部署的主要频段,1 GHz以下700 MHz将用于5G广覆盖。在毫米波频段方面明确将26 GHz(24.25~27.5 GHz)频段将作为欧洲5G高频段的初期部署频段,RSPG建议欧盟在2020年前确定此频段的使用条件,建议欧盟各成员国保证26 GHz频段的一部分在2020年前可用于满足5G市场需求。此外,欧盟将继续研究32 GHz(31.8~33.4 GHz)、40 GHz(40.5~43.5 GHz)频段以及其他高频频段。

日本发布无线电政策报告,明确5G频谱范围

2016年7月15日,日本总务省(MIC)发布了面向2020年无线电政策报告,明确5G候选频段:低频包括3 600~3 800 MHz和4 400~4 900 MHz,高频包括27.5~29.5 GHz频段和其他WRC-19研究频段。面向2020年5G商用,日本主要聚焦在3 600~3 800 MHz、4 400~4 900 MHz频段和27.5~29.5 GHz频段。

韩国变更C频段规划,明确5G频谱高低频并重

2016年11月7日,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MSIP)宣布原计划为4G准备的3.5 GHz(3 400~3 700 MHz)频谱转成5G用途,2017年回收已发放的3.5 GHz频谱,后续作为5G频谱重新发牌。2018年韩国平昌奥运会期间,3个运营商在26.5~29.5 GHz频段部署5G试验网络,展示5G业务。

德国发布5G频谱规划,涵盖高中低频4个频段

德国于2017年7月13日宣布了国家5G战略,发布更多5G频谱规划,具体涉及4个频段。2 GHz频段,即1 920~1 980 MHz/2 110~2 170 MHz,该频段在德国主要用于3G业务,目前的许可将在2020年或者2025年到期。到期回收以后,德国计划继续用于移动通信,作为5G的工作频段;3.4~3.8 GHz频段用于移动通信;对于700 MHz频段,德国已经在2015年6月完成拍卖,下一步将继续把738~753 MHz作为SDL(补充下行链路)划分给5G使用。对于26和 28 GHz频段,与欧盟不同,德国已经确定采用28 GHz频段作为5G频段,具体为27.828 5~28.444 5 GHz和28.948 5~29.452 5 GHz。同时,德国也没有完全将 26 GHz频段排除在外,继续将其作为研究频段。

英国发布5G频谱规划征求意见稿

Ofcom在2017年2月发布的5G频谱规划报告中,表明其5G频谱将与欧盟无线频谱政策小组(RSPG)一致,选择700 MHz、3.4~3.8 GHz、24.25~27.5 GHz作为高、中、低频段频谱。目前,英国已经完成了3.4~3.6 GHz频段的清理工作,并开展700 MHz频段的清理工作。

整体来看,全球对5G的频谱构架认知基本趋同:统筹高中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未来5G网络将是高低频谱协同组网。中频段主要指C频段(3 400~3 800 MHz)将是全球5G部署的核心频段,是5G网络的主要覆盖与容量层;高频段24.25~27.5 GHz、28 GHz和40 GHz频段是高频段方面的热点,是5G网络超大容量层,用于满足大容量、高速率的业务需求;1 GHz 以下如700 、600 MHz为5G网络的覆盖层,主要满足广域和深度室内覆盖。

国内5G频谱规划及分配启示

尽快完成5G中频分配,引领全球5G发展

为适应和促进5G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我国于2017年底发布5G系统在3000~5000 MHz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规划明确了3 300~3 400 M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 400~3 600 MHz和4 800~5 000 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明确了5G部署的中频资源。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各运营商加速了5G商用计划,平昌冬奥会上韩国展示5G业务,美国运营商AT&T计划在2018年底前在12个城市推出5G商用服务,2018年即将开启5G商用元年。据GSA统计,截至2018年1月初,全球共有56个国家/地区的113家移动运营商正在对5G支持和候选技术进行测试、试验或获得许可开始现场试验,已经有17个国家/地区发布了5G频谱拍卖或5G商用牌照发放计划。

我国要实现5G全球引领,作为5G部署的首发频段,需要尽快完成5G中频的分配,为运营商部署5G网络落实频率资源。在5G中频分配时,建议重点考虑以下2点。

制定方案,解决3 400~3 600 MHz及4 800~5 000 MHz频段上与卫星固定业务(FSS下行)的干扰问题;制定协调机制,解决运营商与卫星操作者频率使用协调问题,以便运营商在此频段上进行5G规模部署。

为单运营商初期部署分配至少100 MHz连续带宽。《5G愿景和需求白皮书》提出5G系统需要提供比4G更高的性能,5G需支持大于100 Mbit/s的单用户体验速率(真实网络环境下用户可获得的最低传输速率),且在热点地区需满足1 Gbit/s用户体验速率。从连接数密度和用户体验等KPI角度评估,为了达到0.1~1 Gbit/s用户体验速率,至少需要100 MHz连续带宽,同时配合5G关键技术包括Massive MIMO等,才能在复杂环境下有效保证小区峰值速率、平均速率以及小区边缘速率。

明确毫米波频段资源,发布高频规划

在高频段方面,我国主管机构也是依托WRC191.13议题研究组,IMT2020(5)推进组等平台,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依托WRC19 1.13议题平台,由频率主管机构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24.75~27.5 GHz及37~42.5 GHz频段上5G系统与其他业务的兼容性分析;2017年6月,工信部对24.75~27.5 GHz、37~42.5 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用于5G系统进行了公开意见征集;在2017年7月召开的亚太区域组织会议APG19~2上,我国阐述了在议题候选频段中优先研究24.75~27.5 GHz及37~42.5 GHz频段的观点;2017年7月3日,工信部新增4.8~5 GHz、24.75~27.5 GHz和37~42.5 GHz频段用于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但总的来说,还没有明确的规划文件发布,对于产业界来说,频段信息不明确。

从目前毫米波频段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设备及芯片方面,国内已经有高频技术及制造能力,之前的北京怀柔外场测试也显示出国内厂商具备高频技术能力并已提供相应高频样机,但距离规模商用还需芯片产业链培育,比如发展低成本、高工艺的芯片。测试仪器及仪表方面,目前阶段还没有可支持5G毫米波商用的测试仪表,需要尽快明确频谱规划,以促进仪器仪表厂商投入开发。

尽早频率规划可以促进产业链成熟及完善,建议国家能够尽快明确高频资源,以引导产业化布局,促进产业链成熟。从国际上高频的研究进展和各国对高频规划及发布的观点来看,24.75~27.5 GHz 和37~42.5 GHz被广泛认为是高频早期商用频段以及潜在全球5G一致频段,建议国家能够平衡IMT和卫星、国防、科学研究、广播等业务的发展,争取24.75~27.5 GHz 和37~42.5 GHz频段资源用于未来5G发展。

从频率需求的角度分析,根据ITU预测结果,为支持5G系统20 Gbit/s峰值速率和1 Gbit/s体验速率,高频需要14.7~19.7 GHz带宽,其中43.5 GHz以下频率需要5.8~7.7 GHz带宽以支持室外高频及室内灵活部署。从单运营商用频需求来看,毫米波频段各频段上至少需要800~1 600 MHz连续频谱资源,满足2~4个载波的部署需求,具体在24.75~27.5 GHz(26 GHz)频段范围内至少需要800 MHz连续频谱资源,在37~42.5 GHz(40 GHz)频段范围内至少需要1 600 MHz连续频谱资源。因此,建议规划全部24.75~27.5 GHz 和37~42.5 GHz频段资源用于5G发展。

规划低频资源

低频段,尤其是1 GHz以下频谱资源,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黄金频率,相对于中频段、高频段可以获得更好的室内和广域覆盖效果。历界WRC会议,为支持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标识了总带宽约510 MHz的1 GHz以下IMT频谱资源,主要包括450~470 MHz、698~960 MHz,470~698 MHz 3个频段,其中各国标识用于IMT的频谱资源不同。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来看,低频在不同网络时代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G时代,850及900 MHz频段用于CDMA及GSM网络的部署,3G时代在部署后期,多数运营商选择重耕850及900 MHz满足广域场景覆盖需求,4G时代,数字红利频段798~806 MHz在全球得以广泛应用,作为运营商实现4G大覆盖和室内穿透的骨干频谱。5G即将开始,欧盟5G战略规划明确提出采用700 MHz进行5G广覆盖,美国2阶段数字红利频段470~698 MHz拍卖完成,用于5G低频部署,韩国、日本在2016年均进行了700 MHz频段的拍卖,为提供5G服务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出,主要国家的低频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也为5G发展储备了低频资源。

我国目前规划并分配给运营商的1 GHz以下频谱资源共72 MHz,包括中国电信825~835/870~880 MHz共2×10 MHz,中国移动889~909/934~954 MHz共2× 20 MHz,中国联通909~915/954~960 MHz共2×6 MHz,且目前频段上不同程度承载着2G/3G/4G业务,并计划部署NB-IoT等物联网技术,预计3~5年内难以完全清退用于5G eMBB网络部署。为更好满足未来5G 网络的发展,我国亟需1 GHz以下的低频谱资源(如700 MHz),需要尽快推动相关频段的规划。

频谱资源是推动5G标准与产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在寻找新的频谱资源的过程中,移动通信产业受到来自其他行业的巨大阻力。为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保障我国在5G时代的引领地位,我国需要平衡IMT和卫星、国防、科学研究、广播等业务的发展,为5G未来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摘自网络)

7. 爱尔兰的经济概况?

从1993到2007年,爱尔兰经历了一个增长极为迅速的时期,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和最为全球化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广泛联系。尽管现在全球经济衰退,爱尔兰经济始终保持它众多的核心优势,例如,高度的灵活性,教育水平的劳动力队伍,良好的人口结构和经营环境。财政部预测在未来的2014-2015年度经济每年平均增长3%。爱尔兰移民越来越为成功人士所青睐。

爱尔兰在吸引投资,如在信息通讯技术、生命科学、金融服务和全球贸易商务,包括数字媒体、工程学、消费品牌和国际服务等领域,获得了良好的成就。爱尔兰的“智能经济”地位正在对其具有创新和企业精神的经济继续进行迅速整合,其重点日益放在新兴的清洁绿色技术和创新服务和整合服务方面。爱尔兰还是一个欧洲数字媒体中心,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将其欧洲总部和大量商业支持活动设在爱尔兰。

* 最高毕业生可就业率(根据2010年欧盟委员会研究)

* 随时可用的技术劳动力队伍(2011年全球竞争力年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

* 西方国家中经济全球化最高的国家(2011年全球化指数)

* 投资鼓励政策(2011年全球竞争力年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

* 欧元区最宜经商的国家(福布斯杂志2011年)

1.爱尔兰拥有全欧洲最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人口的年龄低于25岁,该国人口接受教育质量很高,在爱尔兰,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人口比例全欧洲最高。

2. 爱尔兰对企业营业利润统一征收12.5%的所得税,对企业不实行郡、市等地方级赋税。

3. 背靠欧盟市场,爱尔兰作为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海外公司更易开展跨国运作。

4. 世界经济论坛《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爱尔兰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

5. 2013年爱尔兰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最宜经商国家,在产权、创新、税收、自由度等所有11个指标中,是唯一一个各项指标均位于前15%的国家。

6. 爱尔兰目前有超过1000家大中型跨国企业在爱设立分支机构(数据源自爱尔兰投资发展署IDA)

7. 2015年欧盟将全面取消牛奶生产配额,爱尔兰奶制品行业将带来更大商机。爱尔兰并非农业国,2013年爱尔兰第三产业占其经济总量的73.5%

8. 信息产业是爱尔兰的优势产业,全球前十信息通讯公司均在爱尔兰落户(如英特尔、IBM、微软、惠普、戴尔、苹果、甲骨文、爱立信)爱尔兰81%的家庭使用互联网(欧盟平均水平76%)

9. 此外,爱尔兰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制药中心,辉瑞、惠氏、雅培、强生等都有设立公司,世界前十的制药公司九家在爱尔兰投资,爱尔兰是世界最大的药品出口国。

10. 爱尔兰是北半球最大的牛肉净出口国,婴儿配方奶粉产量占世界10%

11. 吉尼斯啤酒(吉尼斯世界纪录发源)和百利酒发源于爱尔兰

12.爱尔兰有2家本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其中较为知名的为埃森哲

13. 2013年,中国与爱尔兰贸易额为6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爱尔兰当地中资企业较为知名的有华为集团、中兴通讯等。

��r=lQ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