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三星堆遗址是真的吗)

1.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三星堆遗址是真的吗?

三星堆遗址是真的,它最先被发现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的南兴镇真武村。在这片土地上有一条马牧河穿流而过,河的南边有三座人工堆积的黄土堆,形似天上的三颗星星,河的北面,有一月牙似的高地,叫月亮湾,三星堆与月亮湾遥遥相望,成为古城广汉著名的八景之一,叫“三星伴月”。轰动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就发现于这块风水宝地上,目前遗址保护区达12平方公里。

早在1929年春,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掏挖水车坑时,就曾经挖出一大坑玉石器,总数达400多件。1934年,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得知此事,率华西大学博物馆考古队到达月亮湾,对玉石坑进行深入发掘。当时发现陶器、玉石器等600多件,但发掘时间很短仅十几天。

1986年7月,当地农民在取土烧砖时发现了一些玉石器,四川的考古工作者闻讯后及时赶来,先后发掘两个不足20平方米的祭祀坑,里面出土了闻名天下的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玉璋、金杖等上千件精美文物,就象打开了古蜀国的宝库,这些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让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三星堆遗址是真的吗)

2. 三星堆古墓介绍?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 2000年,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深入发掘

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又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当时,冯汉骥教授曾认识到,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三星堆遗址迎来了大规模连续发掘时期,前后长达20年。1980~1981年的发掘,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还发现了具有分期意义的地层迭压关系。这次发掘的发掘报告《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指出,三星堆是“一种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有别于其它任何考古学文化的一种古文化” ,已经具备了夏鼐提出的命名考古学文化的三个条件,建议命名为“三星堆文化”。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三星堆地点西南和西泉坎地点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三星堆遗址最晚期的遗存。1986年出土了大量遗物和复杂的地层迭压关系,根据这年的发掘材料,一些考古研究者开始了三星堆遗址分期的尝试。也正是在1986年,两处埋藏有丰宝藏的长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来,其包含的大量金属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在三星堆遗址大规模发掘的同时,1985~1987年对成都市区的十二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最下层的文化面貌与三星堆遗址最晚期遗存相同,为三星堆文化的去向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3. 三星堆考古什么时候结束?

对于全民关注的发掘工作何时结束?文物工作者说他们希望在年底前完成6个坑的文物发掘工作,之后到实验室做相关保护和分析研究,但考古有太多未知,发掘前永远不知道层层土下究竟埋藏着多少“秘密”,因此没有严格的截止时间。而后续的文保修复工作,需要更漫长的岁月。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考古充满偶然性,无果而归是常有的事,但发现3号到8号祭祀坑有其必然性。2019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将聚落考古、社会考古作为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

4. 三星堆人是鸟的后代吗?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中,除了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神坛外,还可以见到大量神秘性的鸟形器物。

巴人可能就是古蜀先民,他们与商代时期的人一样,都认为自己是鸟的后代。所以在三星堆文化里面,我们处处可以看到鸟的影子。

5. 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铜大立人像

在三星堆的众多青铜雕像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象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领袖”。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铜大立人像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可以理解为神坛或神山。

1号大型铜神树

1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树分3层,每层3枝,共9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27枚果实、9只鸟。目前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1号大型铜神树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金杖

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3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一些专家学者推测,金杖的文化因素来源于西亚近东文明,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采借的产物。

玉璋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

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有关。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上,还充分利用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青铜纵目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最奇特、最威风。

青铜纵目面具为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是古蜀文明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具神秘感的器物之一。凸出的眼睛代表了古人对于眼睛的崇拜。

铜太阳形器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6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两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是其中一件。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

金面罩

金面罩由一号祭祀坑出土,残宽21.5厘米,高11.3厘米,重10.62克。

金面罩以金箔捶拓而成,鼻部凸起,中有锋棱,制作工艺精良。其大小与同坑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可相匹配。估计可能原是附贴在某件人头像面部。二号坑也出土有两件已残损的金面罩,其大小与这件面罩大体相当,也有可能是从同坑铜人头像上脱落下来的。

铜戴冠纵目面具

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该面具出土时,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

一般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即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额中的眼睛,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

金面铜人头像

这是属B型的圆顶金面铜人头像。从铜像面部的凹线轮廓看,似面部本身已铸出蒙至头顶、仅留顶心的连体铜面罩。金面罩则系附粘在此面罩上的。这件铜人头像的金面罩极薄,仅存右额及左脸部分。人像脑后有一发笄,上下端均残缺。

古蜀以金为尊,在57件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者仅有4件,可见其身份也最高贵。

陶三足炊器

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三足炊器,成鼎立之势,足下可生火加温。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类似今天四川地区泡菜坛的坛沿,可盛水或置物。

陶三足炊器独特的造型及硕大的形体极为罕见,一般认为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 有人猜测这是四川火锅的源头,古人在使用三足炊器时也如今天吃火锅一样,边煮边吃铜大立人像

在三星堆的众多青铜雕像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象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领袖”。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铜大立人像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可以理解为神坛或神山。

1号大型铜神树

1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树分3层,每层3枝,共9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27枚果实、9只鸟。目前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1号大型铜神树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金杖

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3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一些专家学者推测,金杖的文化因素来源于西亚近东文明,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采借的产物。

玉璋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

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有关。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上,还充分利用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青铜纵目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最奇特、最威风。

青铜纵目面具为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是古蜀文明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具神秘感的器物之一。凸出的眼睛代表了古人对于眼睛的崇拜。

铜太阳形器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6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两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是其中一件。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

金面罩

金面罩由一号祭祀坑出土,残宽21.5厘米,高11.3厘米,重10.62克。

金面罩以金箔捶拓而成,鼻部凸起,中有锋棱,制作工艺精良。其大小与同坑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可相匹配。估计可能原是附贴在某件人头像面部。二号坑也出土有两件已残损的金面罩,其大小与这件面罩大体相当,也有可能是从同坑铜人头像上脱落下来的。

铜戴冠纵目面具

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该面具出土时,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

一般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即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额中的眼睛,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

金面铜人头像

这是属B型的圆顶金面铜人头像。从铜像面部的凹线轮廓看,似面部本身已铸出蒙至头顶、仅留顶心的连体铜面罩。金面罩则系附粘在此面罩上的。这件铜人头像的金面罩极薄,仅存右额及左脸部分。人像脑后有一发笄,上下端均残缺。

古蜀以金为尊,在57件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者仅有4件,可见其身份也最高贵。

陶三足炊器

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三足炊器,成鼎立之势,足下可生火加温。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类似今天四川地区泡菜坛的坛沿,可盛水或置物。

陶三足炊器独特的造型及硕大的形体极为罕见,一般认为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 有人猜测这是四川火锅的源头,古人在使用三足炊器时也如今天吃火锅一样,边煮边吃

6. 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年代?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年代,金沙遗址3000年前,三星堆5000到3000年前。

1、作为古蜀文化的两次发展高峰,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的关系,一直被广泛讨论和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2、金沙遗址通常被认为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古蜀王国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显著的文化演变、吸纳与融合的态势。

3、除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国其他地区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如此集中的象牙。专家推测,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因此古蜀人用象牙祭祀,可能因为象牙具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刻画了两组头戴高冠、方耳方颐、身着长袍、肩扛象牙的人像。

7. 三星堆遗址最早哪一年出土?

三星堆遗址从1934年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到现在一共搞了37次发掘,发掘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而三星堆遗址的总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目前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

千分之二,我滴乖乖。不过主要文物应该都集中在已经发现的八个祭祀坑。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